安眠藥使用並不會導致憂鬱症
媒體採訪報導「長期服用安眠藥都會產生憂鬱症?」之回應
安眠藥使用並不會導致憂鬱症,但仍有其風險需依醫囑謹慎使用
近來(112年3月)一則婦人對自己長期照顧的身心障礙兒子行兇,之後再結束自己生命的雙屍命案新聞震驚社會,讓人看了怵目驚心。根據新聞報導的描述:「法醫認為應該是照顧者受不了被照顧者,加上婦人長期吃安眠藥,可能因此產生憂鬱症」、「長期服用安眠藥的人都會產生憂鬱症」,這些說法將引起大眾不必要的恐慌。其實,長期壓力的確是導致憂鬱症的一個重要因子,而且雖然精神科專家們都建議安眠藥不要長期使用,但是,正確安眠藥的使用並不會導致憂鬱症,推論安眠藥使用會造成憂鬱症的說法並不正確、需要被立即糾正。
為什麼會誤解有此因果關係?無論在精神醫療上或是社會事件上,有時會看到安眠藥使用跟憂鬱甚至於自殺之間的關連性,然而,這兩者之間並沒有因果關係,會看到此關連主要受到兩大原因影響,包括:
- 長期失眠可能有引發憂鬱的風險,在此情境下安眠藥的使用(甚至於安眠藥愈吃愈重)其實是反應了失眠症狀的嚴重性,而間接的讓安眠藥的使用與憂鬱有所相關。
- 慢性失眠是憂鬱症與大部份壓力相關的常見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現,在此狀況下的安眠藥使用,同樣的也是反應了患者的失眠症狀,而並非安眠藥是導致憂鬱症或其他壓力相關疾病的元兇。
正確服用安眠藥並不會造成憂鬱症,建議民眾在使用上必需依照醫囑謹慎使用。主要原因是,這些鎮靜安眠藥物 (常見如:苯二氮平BZD類或是Z藥物安眠藥),通常是治標不治本,長期使用下有過度鎮靜、成癮的風險,而BZD類鎮靜安眠藥的常見副作用還可能包括肌肉鬆弛、步態不穩、記憶力下降…等的風險,長期使用BZD類鎮靜安眠藥突然停止,也可能引發焦慮、緊張等戒斷症狀的出現。安眠藥需經專科醫師評估後必要時使用,過程須配合醫囑規則就診評估,若民眾在使用上有任何疑慮,請諮詢精神科醫師以保障自己的健康。
台灣精神醫學會全體理監事
主筆人 台灣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 李正達教授
- 2023/03/21 | 點閱率:10884
- 台北榮民總醫院 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 李正達醫師